本报讯7月2日,本报报道了北京市天文台综合口径望远镜受北京市供电局寻呼台信号干扰导致工作受阻的消息。7月4日,本报记者在密云综合口径望远镜观测站现场采访时看到,寻呼台的信号干扰依然十分强烈,直接影响到天文台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7日上午9时45分左右,天文台的科研人员打开了监测信号的仪器,屏幕上很快就出现了供电局三电办寻呼台的干扰信号。图一是9时46分21秒时监测到的图像,属正常情况。而在9时47分18秒监测到的图二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在234.45兆赫处,出现了一个强烈的干扰信号,即图中的突出部分。记者计算了一下,干扰信号频繁时,差不多每十几秒就会出现一次。据科研人员介绍,这次监测到的干扰信号的强度,比6月22日上一次监测时又有所加强。
据介绍,综合口径技术从60年代开始发展,1974年英国的马丁·赖尔因为综合口径方面的研究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北京密云的综合口径望远镜从1975年开始研制,到1984年最终建成,在1985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依靠这一望远镜,北京天文台收集了3万多个宇宙中的射电源,出版了我国第一个射电源星表;在超新星等研究领域也有重要发现;而最近,即使在信号干扰的情况下,天文台还新发现认证了3个BLLac天体和5个类星体。但是信号干扰的问题在建观测站之始就困扰着天文工作者。记者了解到,在供电局寻呼台的干扰之前,综合口径望远镜受到过水利、地震系统的信号干扰,但经过协商,都顺利解决了问题。而这次干扰却持续了近5年的时间。天文学家说,在寻呼台信号的干扰下,望远镜收到的数据很多都无法使用,如果将寻呼台信号所干扰的数据都去掉,势必也将同时去掉许多有用的射电信号。而下一步综合口径望远镜将从事一些太阳的观测研究,届时寻呼台干扰信号的破坏作用将更为严重,因为到时将无法区分出现的究竟是太阳爆发信号还是寻呼台的干扰信号。
天文学家们指出,伴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出现了许多强大噪声源。寻呼机、卫星通讯等新事物的出现,导致射电天文活动的天地越来越少。针对这一情况,国际上对射电天文使用的频段都作了规定。如果一个地区内没有射电天文业务,其它业务也可使用射电天文专用频率,但一旦存在天文业务,就不能允许其它业务再占用射电天文的专用频率。
记者获悉,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曾于1997年4月18日发文,要求北京市供电局三电办不得将234.45频率用于寻呼业务,立即关机,停止工作。该文件还指出,三电办将此频率用于电力负荷监控系统,其发射机输出功率不得超过25瓦,并确保不对射电天文业务产生干扰。天文学家们则认为,唯有彻底停止这一频率的使用,才能做到不对天文射电业务产生干扰。